星際之旅    宇宙視覺化房間

  1785年,庫侖發現即使以絕緣線把帶電體懸吊起來,也無法永久保持電荷,當時對這現象並無法提出圓滿的解釋。十九世紀末,英國物理學家威爾遜測量電荷流失的速度,認為是輻射所引起的,便猜測這種電離是地球外以的放射線所造成。到了1912年,黑斯和許多科學家又進行了許多實驗,發現越高的地方該輻射越強。而密立坎也命名這種輻射線為「宇宙射線」。

  如今我們知道宇宙射線是來自外太空的高能量的電粒子流,由將近九成的質子、約一成的α粒子和少量電子、其他原子核、γ射線和超高能微中子組成。

  宇宙射線和太空旅行有很大的關係。在地表上我們因為有大氣層和地球磁場的保護而能免於被高能宇宙射線轟擊。但高能粒子卻可能打斷太空人的DNA,破壞基因,並嚴重影響太空人的健康。

  1911
年威爾遜設計了雲霧室。他將粒子射入雲霧室內並觀察到細細的軌跡,而以X射線照射亦然,此後雲霧室便成為觀察帶電粒子的重要方法。科學家曾將雲霧室放入強磁場中,並從粒子軌跡的變化發現了更多的未知粒子。

  
本實驗中,我們使酒精在密閉空間中蒸發並飽和,當宇宙射線通過時,將會游離週遭的空氣而形成凝結核,促使酒精凝結。此時宇宙射線的軌跡將形成白色的細線,如同飛機在高空形成的凝結尾一般。

  回上頁